初级会员

- 积分
- 179
- 金钱
- 179
- 注册时间
- 2015-6-21
- 在线时间
- 52 小时
|
发表于 2017-1-29 05: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sorry,真没注意这个是精度24位的ADC,我还以为是用的STM32内置的ADC
操作高过16位的ADC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你要是没有心思较劲就不适合干这个,你要是较劲太过就变成了迂腐的钻牛角尖的节奏了,所以心态很难把握。如何是个度,就需要非常理智的判断。
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到底要获得什么样子的分辨率和精度
看你采样45次,这类廉价的24位adc也就是能获得比16位稍强的数据吧,得到24位的数据是不现实的,毕竟噪音已经好几十微伏了。说到噪音,adc干的就是信噪比,你想获得更准确的数据,除了降低速率没有任何的捷径。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的纠结,首先你的接口要隔离,去看看稍微精准些的芯片,比如LTC2440,ADS1256,都要求你隔离端口,不然单片机的分吹草动就会引起较大的出入。然后就是基准,这该死的基准是一切的核心,5ppm是绝对不好用的,起码要1ppm,事实上6位半万用表34401的刻度是1200000,你看看实际的有效位是多少呢,但是五位半六位半的表都坚决的使用了深埋恒温基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最最使人闹心的还有那些电阻电容,起码你图里C7,C9,C11如果是一般的贴片电容就会让你用的提心吊胆的,因为电容也是有温飘的,最好是上聚碳酸酯的电容,看看那些仪表的图就清楚了。要是前端稍微复杂一点,那些高精准低温飘的电阻个个比你的芯片贵10倍。所以去探索高精准的数据转换要慎重,没事别折腾这个。
高精准的数据采集是非常费钱的,看看市面上有大把的二手六位半万用表就知道了,真正干这个,万用表绝对用不到3年就要换掉的,因为里面器件的老化是不可逆的,到时候必须淘汰换新不然就对不起昂贵的工程师的工资开销。说的有点多了,原则就是没事最好不用钻研这个,因为不值得,我们也绝对不可能超过前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