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员
 
- 积分
- 498
- 金钱
- 498
- 注册时间
- 2015-10-3
- 在线时间
- 65 小时
|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
频分多址是把分配给无线蜂窝电话通讯的频段分为30个信道,每一个信道都能够传输语音通话、数字服务和数字数据。频分多址是模拟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中的一种基本的技术,是北美地区应用最广泛的蜂窝电话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每一个信道每一次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频分多址还用于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
FDMA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技术,即不同的用户分配在时隙相同而频率不同的信道上。按照这种技术,把在频分多路传输系统中集中控制的频段根据要求分配给用户。同固定分配系统相比,频分多址使通道容量可根据要求动态地进行交换。在FDMA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另一个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这种通信系统的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因而必须同时占用2个信道(2对频谱)才能实现双工通信。以往的模拟通信系统一律采用FDMA。频分多址(FDMA)是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如TACS系统、AMPS系统等。频分多址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也称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数字话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TDMA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每载频多路信道。TDMA系统形成频率时间矩阵,在每一频率上产生多个时隙,这个矩阵中的每一点都是一个信道,在基站控制分配下,可为任意一移动客户提供电话或非话业务。
2、利用突发脉冲序列传输。移动台信号功率的发射是不连续的,只是在规定的时隙内发射脉冲序列。
3、传输速率高,自适应均衡。每载频含有时隙多,则频率间隔宽,传输速率高,但数字传输带来了时间色散,使时延扩展加大,故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
4、传输开销大。由于TDMA分成时隙传输,使得收信机在每一突发脉冲序列上都得重新获得同步。为了把一个时隙和另一个时隙分开,保护时间也是必须的。因此,TDMA系统通常比FDMA系统需要更多的开销。
5、对于新技术是开放的。例如当话音编码算法的改进而降低比特速率时,TDMA系统的信道很容易重新配置以接纳新技术。
6、共享设备的成本低。由于每个载频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所以TDMA系统共享设备的每客户平均成本与FDMA系统相比是大大降低了。
7、移动台设计较复杂。它比FDMA系统移动台完成更多的功能,需要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CDMA是扩频通信的一种,他具有扩频通信的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2、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3、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像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话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4、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
5、多个用户同时接收,同时发送.
1G(first generation)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
1G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如现在已经淘汰的模拟移动网。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AMPS为1G网络的典型代表。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地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2G(second generation)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
2G,是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的简称,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在2G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2G在美国通常称为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2G技术基本可被切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所发展出来的以GSM为代表,另一种则是CDMA规格,复用﹙Multiplexing﹚形式的一种。
主要的第二代手机通讯技术规格标准有:
GSM:基于TDMA所发展、源于欧洲、目前已全球化。
IDEN:基于TDMA所发展、美国独有的系统。被美国电信系统商Nextell使用。
IS-136﹙也叫做D-AMPS﹚:基于T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TDMA系统,用于美洲。IS-95﹙也叫做cdmaOne﹚:基于C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CDMA系统、用于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基于TDMA所发展,仅在日本普及。
GSM/2G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欧洲邮电管理联合会(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系统而在1982年成立的机构,制定适用于泛欧各国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步成为欧洲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后来,欧洲的专家们将GSM重新命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2G(2nd generation,第二代)网络。
欧洲邮电管理联合会(CEPT)下属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在1989年颁布实施了GSM标准;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现已在全球获得广泛应用。该系统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调制方式为GMSK(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频谱效率与用户容量较第一代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更高。
GSM频段分为GSM900、DCS1800和PCS1900三个频段, PCS1900则是个别国家使用的频段(如美国)。一般所谓的GSM双频手机就是在GSM900和DCS1800频段切换的手机。
GSM900/1800分别是工作在890~960MHz/1710~1880MHz频段的。GSM900的手机最大功率是8W,而DCS1800的手机的最大功率是1W。
GSM900:上行(移动台)890~915MHz,下行(基站)935~960MHz,双工间隔45MHz,小区半径0.5~35km。
DCS1800:上行1710~1785 MHz,下行1805~1880 MHz,小区半径2km(由于1800 MHz手机的低功率) 。
2.5G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WAP、EDGE、蓝芽(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个人数字蜂窝系统:个人数字蜂窝系统-采用日本标准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800MHZ和1500MHz。
GPRS/2.5G(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经常被描述成“2.5G”,它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
GPRS是一种新的GSM数据业务,它可以给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分组数据接入服务。GPRS主要是在移动用户和远端的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从而给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分组业务。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它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某些固定的信道资源。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在GSM移动通信的发展路标中,GPRS是移动业务和分组业务相结合的第一步,也是采用GSM技术体制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WAP/2.5G(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通讯协议
WAP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WML(无线标记语言)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超文件标记语言)。打个比喻,GPRS和GSM都是马路,而WAP是在马路上的汽车。中国移动开通GPRS之后,WAP就行驶在GSM和GPRS两条马路上,而行驶在GPRS的马路上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因此,现有WAP上的内容一样可以通过GPRS进行浏览和应用。WAP是2.5G的协议。
EDGE/2.5G (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EDGE是一种从GSM向3G过渡中的重要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移动数据业务传输速率。现有的GSM网络主要采用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技术,而EDGE采用了八进制移相键控(8PSK)调制,在移动环境中可以稳定达到384kbit/s,在静止环境中甚至可以达到2Mbit/s,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无线应用的需求。由于EDGE比"2.5G"技术GPRS更加优良,因此也称它为"2.75G"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