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dv-开源电子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正点原子全套STM32/Linux/FPGA开发资料,上千讲STM32视频教程免费下载...
查看: 7245|回复: 2

求解释I2C的等待应答信号到来函数啊!!!!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0

帖子

0

精华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80
金钱
80
注册时间
2013-8-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发表于 2013-9-15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等待应答信号到来
//返回值:1,接收应答失败
//        0,接收应答成功
u8 IIC_Wait_Ack(void)
{
u8 ucErrTime=0;
SDA_IN();      //SDA设置为输入  
IIC_SDA=1;delay_us(1);   
IIC_SCL=1;delay_us(1);  
while(READ_SDA)
{
ucErrTime++;
if(ucErrTime>250)
{
IIC_Stop();
return 1;
}
}
IIC_SCL=0;//时钟输出0   
return 0;  

程序是把IIC_SDA设置为上拉输入 为什么要把它设置为上拉输入啊?IIC_SCL=1也是把它设置为上拉输入吗?程序是在什么条件下运行while?求解答啊!!!
可以给我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函数是怎么运行的吗???
正点原子逻辑分析仪DL16劲爆上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主题

11万

帖子

34

精华

管理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5540
金钱
165540
注册时间
2010-12-1
在线时间
2117 小时
发表于 2013-9-15 23: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你去看看24CXX的数据手册,了解下IIC通信的机制。
我是开源电子网www.openedv.com站长,有关站务问题请与我联系。
正点原子STM32开发板购买店铺http://openedv.taobao.com
正点原子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点击这里关注“正点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

帖子

0

精华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50
金钱
50
注册时间
2013-9-16
在线时间
0 小时
发表于 2013-9-17 1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IIC的接口是开漏输出,不上拉怎么输出高电平?建议看看开漏输出的原理。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原子哥极力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正点原子公众号

QQ|手机版|OpenEdv-开源电子网 ( 粤ICP备12000418号-1 )

GMT+8, 2025-7-13 01:58

Powered by OpenEdv-开源电子网

© 2001-2030 OpenEdv-开源电子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