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2 temp;
u8 IPRADDR=NVIC_Channel/4; //每组只能存4个,得到组地址
u8 IPROFFSET=NVIC_Channel%4;//在组内的偏移
IPROFFSET=IPROFFSET*8+4; //得到偏移的确切位置
MY_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Group);//设置分组
temp=NVIC_PreemptionPriority<<(4-NVIC_Group);
temp|=NVIC_SubPriority&(0x0f>>NVIC_Group);
temp&=0xf;//取低四位
if(NVIC_Channel<32) NVIC->ISER[0]|=1<<NVIC_Channel;//使能中断位(要清除的话,相反操作就OK)
else NVIC->ISER[1]|=1<<(NVIC_Channel-32);
NVIC->IPR[IPRADDR]|=temp<<IPROFFSET;//设置响应优先级和抢断优先级
这行的三行呢,我还是能过看得懂的,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运算,原子肯定有他的想法,总之一句话就是使得数据格式符合寄存器的位定义格式吧,也许通过别的运算方式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吧,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后面的中断使能还是可以理解的,IESR是一个32位的寄存器,分为0和1,每一位对应一个中断使能!! 现在的关键是IPR 我就想知道关于NVIC->IPR这个寄存器的说明到底在《权威指南》的第几页,我想彻底了解它呀,哇哇哇哇,谁能救救我呀!!!!!!!!!! 上次我想找SCB寄存器,原子要我去参考《权威指南》,可是《权威指南》这么大 我怎么找呀 哎,所以呢,下次如果回答相类似的问题是请附上在某某第几页,呵呵,毕竟相比我们这些菜鸟,你们对《权威指南》和《参考手册》都比较熟悉,呵呵 谢谢!!
, |